当前要闻:内存已满舍不得删,你没准得了“电子囤物症”
仿佛成为了一只“数字仓鼠”,在“电子囤物症”的驱动下疯狂囤积信息,总舍不得删除。
(资料图片)
---------------
保存了25256张照片的手机相册,塞满了949条待看课程的视频网站,已使用2485G内存的网盘……
假期盘点自己存下的数据资料时,林妍一度有些震惊。其中一些记录了人物和场景,是不能抹去的“旧时光”,更多的是场景动作重复的照片、躺着吃灰的电影资源和课程链接。但想清理时,却很难下决心把它们挪进回收站,“万一到时候能用上呢”。林妍觉得,自己仿佛成为了一只“数字仓鼠”,在“电子囤物症”的驱动下疯狂囤积信息,总舍不得删除。
什么是“电子囤物症”?在学术上,它被称为“数字囤积症”,指的是“数字文件的积累致使个体降低目标检索能力,最终导致个体的压力和混乱”。相较于将杂物堆在房子里、影响自己甚至周围人日常生活的“囤积癖”,电子囤物似乎更为“无害”——毕竟电子囤物不影响他人,也不会压缩生活空间,最多为了更大的空间购置些硬盘,或是屈服于云盘限速而付费成为“尊贵VIP”。在信息的汪洋里,“电子水滴”永远不嫌多。
如此一来,“拍照”“保存”“收藏”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功能。老师讲课太快来不及记笔记,板书课件拍下来“等下课后再看”,但似乎要囤到期末考试才会匆匆瞟两眼;博物馆里的文物介绍太长,随手按下快门便仿佛知识尽在掌握中,走马观花看文物也变得心安理得,拍了就是懂了;上网冲浪偶遇可爱表情包一定要存下,说不定就会在明天聊天时用到;至于那些“一图教你……”“人生必看片单”,一键转存到网盘里,总能带来满满的安全感,“等亿会儿就学”。
与此同时,“电子囤物症”还表现为光储存不删除。知名的硬盘厂商“西部数据”曾在美国开展了一项针对人们数据存储习惯的调查。调查走访了2000位受访者,结果发现,52%的受访者从未删除过电子设备上的任何文件、程序或数据,33%的人表示手机上或其他设备里存着10年或者更久以前的文件。41%的受访者想尽办法保护好自己存储的图片和视频,如果不得不删除,78%的人会把文件转移到另一台设备上。
为什么人们会忍不住“电子囤物”?有人说,舍不得删除的电子物件,有时候承载着内心的依恋情绪。相册里和爸妈报备回家的微信截图、偶遇一朵爱心形状的云彩、出地铁站撞见的粉紫色晚霞、博物馆里无意拍下的拥有迷之微笑的古代人俑,甚至同一角度的N张自拍……“虽然都是略无聊的照片,但回看时会觉得自己好像一个时间大盗,在按下拍摄键的瞬间,窃取了世界的一块碎片。”而保留一切信息“碎片”,是不想因为删除存档,抹去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经历。
除了作为解决内心需求的“情感性存储”,电子囤物也是一种为获得安全感的“工具性存储”。传播学研二学生陈晓林的网盘里保存了大量与专业相关的电子书,因为书籍较难找到,陈晓林常常选择保存下来,“不保存下来害怕以后会用得着”。虽然现实情况往往是——储存电子书的文件体积越来越大,用处却不大,甚至从未打开过。
“不敢删,删了就怕到时候会用到。”很多人如此形容自己“电子囤物”的原因。只不过,“到时候”到底啥时候来临,没有人能知道,有的甚至成为了玄学:在手机里没有用到过,一旦删除立刻就需要。
电子囤物还是碎片化时间的产物。有网友说:“当你等公交时正准备阅读一篇科普推文,车来了,你是把文章看完还是先上车?这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这篇文章加入收藏夹。”急速发展的互联网社会下的信息过载,让人们产生了知识焦虑。提前囤积知识,便成为碎片化时代延迟处理信息的重要方式。
电子囤物囤多了,难免会造成一些困扰。网盘内容太多,无序分类导致资料检索难度巨大,“到时候”来临了也找不到;有时,占有资料的满足感和缺乏知识的恐慌感只有一步之遥,只做知识的搬运工,容易被“吃灰收藏夹”带来的无力感淹没。
当然,也不用因为电子囤物而过度焦虑。公共管理专业的罗兵自称是一位拥有近20块500G以上移动硬盘的“重度电子囤物者”,他表示,储存电子资源是生活乐趣之一,唯一的麻烦就是找资料时的确头痛。
在罗兵看来,囤积的电子物件如同一块块碎片,每一个碎片就像随机浮现的拼图,我们是捡拾拼图的人。“如果捡到一片扔一片,全部堆积在身后,与收集垃圾无异。如果有意识地分类收集处理,它们就是以‘连载方式’来到你身边的数字资源。”罗兵感慨,“对于我而言,硬盘坏了比桌面乱了更具有杀伤力。”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囤积是一种应对现实的必备技能,无论是物质还是数字。我们要注意过度囤积背后潜藏的问题,若因为电子囤物“压力山大”,影响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需要及时调整。例如做好分类管理和“断舍离”,让收藏夹不“吃灰”。如果电子囤物没有影响到正常生活,不用过度焦虑,按照自己的学习和整理习惯来就好。每个人都能成为独立的主体,而不是数据的奴隶。 (见习记者 余冰玥)

夏季补水新风尚 市场上功能性饮料新品频出
前段时间,刘畊宏引爆了全民健身热潮,与此同时,全国多地迎来高温天气。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了补充电解质的重要性
2022-08-09
郑州管城区、二七区今天开展核酸检测,最全采样点看这里
今天(5月18日)郑州市管城区7:00—17:00二七区9:00—16:00开展核酸检测管城回族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在全区范围开展新冠病
2022-05-19郑州发布99号通告:调整封控管控区域
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调整封控管控区域的通告(2022年99号)根据疫情形势变化,经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自5月18日
2022-05-195月17日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
5月17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郑州市3例),含1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在郑州市),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郑州市6例
2022-05-19
【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锁定“云游麦田里的博物馆”直播,探寻最早中国
黄河孕育华夏,麦穗延续苍生,文物折射历史,历史照亮未来。看直播 抽门票为全面展示郑州城市魅力,深入塑造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品牌体
2022-05-19郑州约谈百果园郑州地区负责人
今日记者获悉,针对近期成都、武汉相继曝出百果园销售腐败变质水果切盘的负面新闻,为全面加强能力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2022-05-19
全力备汛!郑州94支队伍10313人集结到位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郑州市2022年城市防汛工作会议上了解到,郑州市组建了94支共10313人的防汛应急抢险队伍。目前,这些队伍正在全力备汛。据
2022-05-19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河南四大文旅集团入榜全国文旅集团品牌影响力百强
2022年5月16日,迈点研究院发布《2022年4月中国文旅业发展报告》,河南省的四个知名文旅集团,银基文旅集团、建业文旅、洛阳文旅集团、河南
2022-05-19
图集|来自郑州五月的浪漫,闯入莫奈的花园
遇见郑州五月的浪漫,走进这片虞美人和矢车菊的花海,彷佛置身于莫奈的花园。色彩缤纷的花儿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好似步入童话般的世界。
2022-05-19郑州市普通中专采用网上报名 志愿填报时间为5月22日〜25日
5月17日上午,《2022年郑州市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发布,今年,郑州市普通中专采用网上报名。普通中专志愿填报时间为5月22日至25
2022-05-19X 关闭

X 关闭